小荡货h秘书h,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gogo西西人体做爰大胆视频图,极品成人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病蟲害.農藥 » 正文

水稻白葉枯病的綜合防治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0-22
核心提示:白葉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具有易爆發、易流行、防治難、危害重等特點,對水稻生產具有極大威脅。2001年我縣老病區普遍暴發流行,并向無病區擴展。
    白葉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具有易爆發、易流行、防治難、危害重等特點,對水稻生產具有極大威脅。2001年我縣老病區普遍暴發流行,并向無病區擴展。以后的2年因自然條件不適宜,零星發生。今年多雨、多臺風,適宜白葉枯病的發生流行,應提高警惕,及早預防。

一、發病癥狀及簡單識別。越冬菌侵入芽鞘或從水孔、傷口侵入,在導管中繁殖擴展,使葉片出現長條狀病斑。病斑多從葉尖或兩側開始,向下或向內擴展,病健交界處有明顯的波紋狀,嚴重時病斑連片,全葉干枯。移栽大田后,病菌在大田繁殖積累,遇適宜的條件,即出現發病中心,并可在短期內全面爆發流行。

簡單識別:取新鮮病葉,剪去兩端,將下端插入水中,數小時后,如上端剪口處有黃色菌膿溢出,則為白葉枯病。
 
二、病原及發病規律。該病病原菌屬黃單胞桿菌屬細菌,革蘭氏染色陰性。遠距離傳播以病谷為主,老病區初侵染源為帶病稻草、稻樁,新病區初侵染源為帶病稻種。該病的發生流行與自然因素、品種抗病性及肥、水運籌密切相關。發病適宜溫度26-30℃,相對濕度90%,陰雨多、日照不足、風速大、臺風暴雨或洪澇之后,最易暴發流行。同時,氮肥施用過多、過遲,水稻貪青徒長,水稻抗病力減弱;大田漫灌、串灌,會導致病原菌隨水廣泛傳播,長期深灌稻田更易誘發該病的發生。

三、綜合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加強檢疫,控制該病向無病區擴展;選用抗病品種Ⅱ優-明86、協優系品種、雜交粳稻等;播種前用1%石灰水或50%代森銨進行種子處理;育秧、起秧時不用病草做覆蓋物或捆扎秧把;搞好化學除草,清除田頭、地埂、溝邊的雜草;氮、磷、鉀、鋅配方施肥,氮肥分期均勻施用;禁止串灌、漫灌,稻田用水淺水勤灌,適期烤田,干濕交替;合理密植,改善田間小氣候,通風、透光,形成源、庫、流協調的高效群體。

2、化學防治。秧田防治在三葉期及移栽前3-5天,各施藥1次,可有效防治白葉枯病、省工、省成本,安全高效,應加以推廣普及。

大田發現病株時,嚴格按照下列步驟進行防治,以達到"發現一點、防治一塊,保護一片"的效果;發現病株,馬上摘除病葉或整株拔除,裝入塑料袋,帶出田塊深埋;立即用藥防治,放藥時,從外圍開始向發病中心施藥,越接近發病中心,施藥量越大(間隔4-7天,連續用藥2-3次),以控制其蔓延;發病田周圍的稻田,無論有無發病,均須噴藥保護。有效藥劑可選用25%葉枯寧(川化-018)800-1000倍液;50%代森銨800-1000倍液;10%葉枯凈300-500倍液等。藥液用量:秧田每畝40千克,大田每畝60千克,4-7天1次。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26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肥市| 义马市| 隆尧县| 武陟县| 宁阳县| 奉节县| 新建县| 桦川县| 北流市| 仲巴县| 新乡市| 吉木萨尔县| 寻甸| 桂平市| 布尔津县| 七台河市| 黄陵县| 图木舒克市| 滦平县| 伊宁县| 康乐县| 宝兴县| 铜梁县| 汶川县| 通山县| 珲春市| 邵东县| 衡水市| 合肥市| 竹山县| 海宁市| 始兴县| 乡宁县| 抚州市| 宣化县| 长岭县| 酒泉市| 博爱县| 遂川县| 平原县| 岳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