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荡货h秘书h,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gogo西西人体做爰大胆视频图,极品成人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水稻蟲害--大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05-17

大螟(蛀莖夜蛾、紫螟)
  大螟屬鱗翅目,夜蛾科。我國中南部稻區均有發生,安徽全省分布普遍。以幼蟲為害稻、麥、玉米、甘蔗、高梁、茭白、向日葵等,為害狀與二化螟相似,蛀入稻莖內為害,可造成枯鞘、枯心、死孕穗、白穗和蟲傷株,但一般蛀孔較大,并有大量蟲糞排出蛀孔外。

  [識別]
  成蟲:體長12~15毫米、翅展25~30毫米,前翅近長方形,淡褐色,從翅莖到外緣有1條深灰褐色縱紋,縱紋上下各有2個小黑點,后翅白色,雄蛾觸角櫛齒狀,雌蛾絲狀。
卵:扁圓球形,頂端有凹,初產時白色,后變淡紫色。卵塊多呈帶狀,卵粒平鋪排列成2~3行。
  幼蟲:5~7齡。老熟時體長30毫米,體粗壯,頭紅褐色,胴部淡黃色,背面帶紫紅色。
  蛹:由乳白色變成黃褐色,頭胸部常附有白粉,腹部末端有4個小突起。
大螟在長江流域的江蘇、安徽等省每年發生3~4代,臺灣省可達5~7代。以幼蟲在稻樁、雜草根際或玉米、茭白等殘株內越冬。未老熟的越冬幼蟲至次年春暖時,可轉移食害大麥、小麥、油菜、蠶豆等作物。越冬幼蟲抗逆性強,遇淹水有逃逸習性,發生期不整齊。越冬代成蟲發生于4~5月份,第一代成蟲發生于7月份,第二代于8月中旬至9月下旬。成蟲白天潛伏于雜草叢中或稻叢基部,夜晚飛出活動,趨光性弱。產卵前期2~3天,有趨向稈高莖粗、葉片寬大、葉色濃綠稻株上產卵的習性,故田邊稻株上、雜交稻品種落卵量大,受害較重。卵產于葉鞘內側,有卵的葉鞘外側稍隆起,呈枯黃褪綠斑,隱約可見卵塊。幼蟲孵化后,群集于葉鞘內側為害,造成枯鞘,2~3齡后,分散蛀入鄰近稻株的莖桿。多從稻株基部3~4節處蛀入,造成枯心苗或白穗。幼蟲為害多不過節,一節食盡即轉株為害,一頭可為害3~4株。幼蟲老熟后,多在稻莖或枯葉鞘內化蛹。
  春季3、4月份氣溫上升早,第一代發生期相應提早,發生量增大。大面積種植甘蔗、玉米等作物的稻區,水稻與禾本科作物混栽的山區,蘆葦、茭白較多的濱湖地區,以及雜交稻種植區,大螟的發生會加重。

  [防治]
  (1)農業防治技術 水稻栽插前鏟除田邊雜草。有茭白的地區,應在早春齊泥割去殘株,漚肥或作燃料。
(2)化學藥劑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同二化螟。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4.714 second(s), 740 queries, Memory 3.27 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武县| 聂荣县| 上林县| 怀远县| 阳西县| 安康市| 甘泉县| 佛冈县| 绩溪县| 和政县| 宜良县| 洪江市| 社旗县| 浑源县| 陇南市| 枣阳市| 都江堰市| 乃东县| 福清市| 绿春县| 五河县| 英德市| 陇西县| 嫩江县| 德保县| 酉阳| 谷城县| 绥阳县| 留坝县| 拜城县| 新民市| 铅山县| 文昌市| 钟山县| 陆河县| 剑川县| 景洪市| 息烽县| 筠连县| 财经|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