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荡货h秘书h,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gogo西西人体做爰大胆视频图,极品成人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及早防治小麥紋枯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1-28
核心提示:春季小麥返青后,隨著氣溫回升,紋枯病病情開始發展;進入拔節期后病情迅速橫向、縱向擴展,形成發病高峰期。抓住小麥拔節初期,病害縱向侵染前噴藥,是防治小麥紋枯病的關鍵環節,可以阻止病害侵入莖稈,有效控制危害。

春季小麥返青后,隨著氣溫回升,紋枯病病情開始發展;進入拔節期后病情迅速橫向、縱向擴展,形成發病高峰期。抓住小麥拔節初期,病害縱向侵染前噴藥,是防治小麥紋枯病的關鍵環節,可以阻止病害侵入莖稈,有效控制危害。如果未能及時在早春進行防治,可能導致小麥成熟期白穗很多,嚴重影響產量。據省植保站發布的2011年江蘇省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由于田間菌源充足,秋播用種量大,群體密度高,有利于小麥紋枯病冬前侵染和春后擴展危害,預計2011年沿淮、淮北地區發生程度達4級,其他地區3級,發生程度略重于2010年,發生面積2300萬畝,比2010年略增。因此,需要加強對小麥紋枯病的防治。

防治小麥紋枯病,應掌握在小麥返青至拔節初期(2月底至3月中上旬),對病株率達20%的田塊噴第一次藥,以后根據病情決定是否再用藥防治。適用藥劑有井岡霉素、已唑醇、戊唑醇、苯甲·丙環唑等。注意用足藥量和水量粗噴霧,每畝用水量在50公斤以上,將藥物送到小麥基部發病部位及根部土壤,以提高防治效果。如推遲用藥,用加大藥液量,每畝用藥液100公斤,重病田隔10~15天再噴1次藥。在一定范圍內藥液量宜大不宜小。

已唑醇、丙環唑、戊唑醇、烯唑醇等唑類殺菌劑對小麥紋枯病有良好防效,并且持效期長。但唑類殺菌劑對作物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用不當可能造成不良影響,應嚴格按照產品使用說明用藥,不超量或頻繁施藥,以免對小麥生長造成不良影響。春季小麥生長旺盛期正常使用這些農藥對小麥生產產生的不良影響小。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及早 防治 小麥 紋枯病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2.374 second(s), 328 queries, Memory 1.73 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县| 新沂市| 葫芦岛市| 繁峙县| 汝南县| 绥化市| 临澧县| 岳普湖县| 梓潼县| 瑞安市| 内乡县| 蒙山县| 岫岩| 东乌珠穆沁旗| 施秉县| 西和县| 襄垣县| 房产| 汽车| 萨迦县| 泽库县| 香港 | 密山市| 漳州市| 社旗县| 桐庐县| 通州市| 交城县| 海兴县| 崇信县| 临夏市| 峡江县| 孝义市| 册亨县| 禹城市| 高淳县| 八宿县| 鄂尔多斯市| 从化市| 奉贤区| 裕民县|